江西多地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发布洪水蓝色预警
政府必须痛下培育市场的决心,打破垄断,使电力体制改革尽快到位,这才是治本之策。
清理中间费用是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在这一点上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都是受害者,双方在这方面已经形成共识。电煤谈判僵持不下,政府制定指导价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也束缚了煤炭市场化改革。
对于重点煤和市场煤价格出现倒挂的企业,价格谈判就变得不乐观起来。在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近期组织的座谈会上,论及价格,央企发电集团的回复非常干脆:一切都听北京的。其实从今年6月份国家就开始着手煤价改革的方案,并且根据改革的总体思路,9月份发改委召集相关部门研究明年煤炭衔接工作,听取产运需各方意见。一位龙煤集团高层表示,在今年的电煤衔接中,煤电双方在价格上存在分歧。有量无价的合同让有些煤炭企业难以接受,尤其是在政策还未落地的时期。
由于2013年煤炭产能继续释放,而目前煤炭需求增长乏力,库存较高,煤炭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供需双方对明年煤炭市场的判断存在较大分歧,如此为明年订货的价格和数量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上述并轨方案知情人士说。中电联人士坦承,上述两点诉求实际上是电力企业的集体主张,只是由中电联代表发布。
中电联指出,电煤价格并轨是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应首先建立完善市场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电煤价格并轨。对于完善市场机制,中电联重点提出了两点诉求:一是完善煤电联动政策,清晰明确煤电联动的触发启动点,取消燃煤电厂自行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政策,在电煤价格涨幅超过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同步实行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联动。多年来,紧张的运力带来了无限的寻租空间。这意味着,历时16年的煤炭价格双轨制和历时几十年的煤炭订货会从2013年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煤炭价格全面实现市场化。
对于国家发改委来说,电煤合同就如同烫手的山芋,协调起来可谓吃力不讨好,因此市场化的呼声已持续多年。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这本是一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发改委虽然多次出台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以减轻煤炭成本上涨加重发电企业亏损,但是煤炭方面往往定量不定价,而且大量出现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然而,取消计划煤后,铁路体制将成为造成煤电矛盾的主要原因,国家应当再依次推出改革,最终从根本上化解困扰国民经济的煤电矛盾。过去数年来,煤炭订货会表面上虽然一直由发改委充当主角,但实际上后面的隐形权力却是掌握在铁路部门手上,真正决定重点电煤合同数量的往往是铁路的运力。事实上,近几年来,重点电煤合同意义越来越小,更大程度上正在演变为长期合同。
而与煤企的淡定相比,发电集团则反应激烈。二是所有电煤重点合同转为中长期合同,大部分市场煤合同转为中长期合同,其电煤运输全部列入国家重点运输计划且将运力主要配置给发电集团,铁路部门优先调度安排电煤运输。然而今年由于库存高企、价格急剧下滑,电煤与市场煤的价格已经相差无几,不少煤企甚至还要通过送礼、公关来维持老客户。在发改委坚持将改革方案上报之后,发电集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单独改革电煤的不满。
据相关媒体报道,此前国家发改委就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取消煤价双轨制的煤价并轨方案征求五大发电集团的意见时,就已是一片反对之声。此外,由于煤炭双轨制的存在,实力强大的电力集团往往能获得较多电煤合同,而一般电力企业则只能获得一星半点,甚至颗粒无收,并由此滋生了倒卖寻租,其存在早已经弊大于利。
针对电煤改革,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撰文指出,煤炭、运力、电力三个领域均存在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体制,相对来说电煤并轨的难度最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电煤放开之后,运力将成为未来煤价完全市场化后的一个大问题
从长期看,煤价仍会以目前价格为基础,上下小幅摆动,煤价将会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大涨,也不会出现大跌。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李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是有限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期也不是随时都有,随着宏观经济步入平稳增长的状态,煤炭的供求和价格也会进入一个相对平衡的较长周期。从近期经济形势变化来看,煤炭市场的需求不会再继续恶化,增长态势会继续保持。11月14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连续九周上涨后首现下滑,进一步验证了业内专家看稳煤价的预期。随着供暖时间提前,供暖煤炭需求明显高于往年,需求的旺盛带动了煤炭价格的小幅震荡。
同时,相关专家表示,近期国内安全生产监管升级,各地许多中小煤矿停产整顿,使国内煤炭总体产量暂时性下降,供应量的减少为煤价的震荡调整创造了条件。煤炭行业专家李学刚分析认为,小幅上涨周期已接近尾声,煤炭的高库存问题也再度凸显,迫使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供求活跃程度降温,制约了该地区市场动力煤价格回升。
同时,煤炭生产成本的上扬、持续亏损的经营状况使一些煤企主动控制产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大于求的矛盾。另据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统计,10月31日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的煤炭库存达到了9371万吨,电煤库存可用天数为29天,库存水平整体继续处于超高状态。
中央财经大学煤炭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邢雷认为,近期宏观经济形势有所回升,煤炭下游的化工、建材等行业有复苏迹象,用煤量相对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煤炭价格。近期,各地普降大雪,低温天气不断。
四季度煤价继续保持平稳冬储煤是阶段性的,随着各地陆续供暖后,它对煤价的影响也会逐渐消失。他表示,虽然宏观经济有回升态势,但经济恢复的幅度是温和的,对煤价的拉动作用也是有限的。中央财经大学煤炭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邢雷认为,虽然近期煤价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四季度煤价上涨的空间依然狭窄。另外,近期煤炭进口量的减少也助推了国内煤炭价格的微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煤价变化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冬季储煤期来临,煤炭需求加大是近期煤炭价格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跌,逼近国际煤炭价格,国际煤炭价格优势逐渐消失,导致中国煤炭进口量大幅减少,进口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了国内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为煤炭价格的企稳略升增加了可能性。
多因素导致煤炭价格微涨相关监测数据显示,近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连续9周保持上涨,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涨幅达到17元。长远看,如果工业用煤需求仍然难有大幅改善,国内煤价涨幅空间依然狭窄。
相关专家认为,冬季是煤炭传统需求旺季,寒潮吹红煤炭股,导致动力煤价格短期内小幅上扬,是在意料之中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跌,逼近国际煤炭价格,国际煤炭价格优势逐渐消失,导致中国煤炭进口量大幅减少,进口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了国内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为煤炭价格的企稳略升增加了可能性。
另据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统计,10月31日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的煤炭库存达到了9371万吨,电煤库存可用天数为29天,库存水平整体继续处于超高状态。另外,近期煤炭进口量的减少也助推了国内煤炭价格的微调。中央财经大学煤炭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邢雷认为,虽然近期煤价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四季度煤价上涨的空间依然狭窄。从长期看,煤价仍会以目前价格为基础,上下小幅摆动,煤价将会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大涨,也不会出现大跌。
多因素导致煤炭价格微涨相关监测数据显示,近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连续9周保持上涨,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涨幅达到17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煤价变化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冬季储煤期来临,煤炭需求加大是近期煤炭价格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虽然宏观经济有回升态势,但经济恢复的幅度是温和的,对煤价的拉动作用也是有限的。中央财经大学煤炭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邢雷认为,近期宏观经济形势有所回升,煤炭下游的化工、建材等行业有复苏迹象,用煤量相对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煤炭价格。
随着供暖时间提前,供暖煤炭需求明显高于往年,需求的旺盛带动了煤炭价格的小幅震荡。长远看,如果工业用煤需求仍然难有大幅改善,国内煤价涨幅空间依然狭窄。